English

军嫂张海兰 奉献无私的爱

1998-08-0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陈宗立 通讯员 丁松虎 我有话说

近日,记者在甘肃省“讲文明树新风”演讲大赛上,见到了26岁的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张海兰。比赛台上,来自庆阳地区代表队的张海兰倾诉心声;台下,满场听众热泪盈眶。这位质朴的农民讲述了她同一位为公伤残战士的浪漫哀婉的爱情故事——

那是1990年的夏天,已经高中毕业的我,在家乡秦皇岛市的一家村办玻璃厂当质检员,我家与驻秦新疆武警总队七支队六连是近邻,我常利用业余时间帮武警战士缝缝补补、拆拆洗洗。时间长了,我从他们那儿了解到,后勤班长崔道华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因车祸受了重伤。在医院,崔道华整整昏迷了39天。当苏醒过来后,得知了左眼失明、右眼视力严重受损、面目全非的悲惨结局,他不想活下去了,几次将输液针头拔掉,拒绝打针吃药。所有这些,当时我都蒙在鼓里。

一封封寄给道华的信,杳无回音,使我焦急万分。一次终于盼来了道华的信,是部队介绍道华伤情的信,信的背面是道华父亲歪歪斜斜的几个字:“娃,道华受伤了,伤得很重,怕连命都保不住了,你以后再不要给他写信了。”真是晴天霹雳!我当时就昏了过去。多少个不眠之夜的煎熬,我终于平静下来。我想,在他伤残的危难时刻,更需要朋友的帮助和亲人的关怀。如果我离他而去,我的良心会一辈子不安稳的!再说,我一直崇拜为国保家的军人,没有军人的付出,能有我们美好的今天吗?这时候,我不去照顾他谁去照顾他呢?主意已定,横下心来,不管他伤成什么样,我决心要辞掉工作去照顾他一辈子。

父亲知道我的想法后,生气得不跟我说一句话。母亲含泪问我:“你是不是不知道苦是啥滋味,啥叫受罪?”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确按当时的条件,我可以找一个有工作、身体健康的伴侣。但道华是为了祖国,为了咱们能过上好日子才去当兵的,现在他为公伤残,我不去照顾他,将来谁还去参军呢?母亲终于同意了我的决定。

1992年10月,我见到受伤后的道华,他脸色枯黄,瘦得几乎连我也认不出来了。

1992年12月15日,我和道华领了结婚证。在城市里长大的我,没见过煤油灯,每到晚上,望着扑闪闪的灯芯,我感到好像生活在地下一般;也没见过窑洞,住在黑乎乎的窑洞里,总感到恐惧、压抑、揪心,总担心窑洞会塌下来。在家乡我吃惯了大米饭,而庆阳是以面食为主,我不会擀面条,不会蒸馒头,更不会挑水担粪。但为了道华,这一切我都学会了。

转瞬间,我从繁华城市来到农村已6个年头。在这2000多个日日夜夜里,我的生活充满辛酸和坎坷,同时也有和常人一样的幸福与欢乐。我与好军嫂韩素云相比还差得很远,但党和政府却给了我很高的荣誉,县委、县政府的领导经常来看望道华和我。1997年3月,我荣获全区“精神文明新风奖”。今年3月,我又光荣地当选为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我要把我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我亲爱的丈夫和庆阳老区240万人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